降钙素原PCT:儿童细菌性感染诊断可靠标志物

发布时间:

2023-09-14 09:44

临床应用

新生儿感染是导致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,且导致感染的病原体繁多,早期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,无特异性,尤其是早产儿。

临床实践中,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儿科医生,对于区分感染性质及程度仍是一个巨大挑战,特别是在早期诊断和抗菌药物应用上难以选择,甚至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。

近年来,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标志物,在感染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已获得世界范围认同,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病情动态监测。高灵敏度且样本需求量少的PCT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由于儿童自主配合依从性差、血管纤细,在静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,相比成人采血成功率低、并发症发生率更高,末梢血降钙素原PCT在儿科临床应用上可有效弥补小儿采血困难及采血量不足的缺陷。

 

专家共识
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制定的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针对PCT的临床解读给出了系列建议。

 

图1 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用于感染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程序图 

图片来源 中华医学会

 

血清PCT>2.00 ng/mL时,高度怀疑全身细菌感染,尤其是G-菌感染,需考虑脓毒症并提示病情严重,提示临床医师及时将患儿收住PICU治疗,指导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。

血清PCT>0.50 ng/mL时,应当根据儿童不同器官系统的感染特征,结合临床表现,积极明确感染的存在,如CAP、细菌性脑膜炎、细菌性心内膜炎、泌尿系统感染等。但血清PCT正常或<0.50 ng/mL时,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标准。

血清PCT<0.05 ng/mL时,多不支持细菌感染;但局部感染如纵隔炎、脓胸或脓肿也可能发生假阴性。

重症患儿血清PCT动态监测是必要的,可评估是否为严重侵袭性细菌感染,也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,同时可判断治疗效果。

当血清PCT<0.25 ng/mL排除细菌感染时不使用抗菌药物;治疗后当血清PCT<0.50 ng/mL或峰值降低幅度≥80%,临床症状消失,病情稳定,建议考虑停用抗菌药物。

 

广东唯实生物助力儿童细菌性感染精准诊断

 

 

广东唯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降钙素原(PCT)检测试剂盒(免疫荧光法)适用样本类型覆盖末梢血、静脉血(血清、血浆、全血样本),样本量需求少,适用于儿科患者、特殊成人患者及其他无法正常静脉采血检验的受试者。

 

适用科室

儿科、新生儿科、PICU/NICU、检验科、急诊、ICU、感染科、呼吸科、血液科、外科等。

 

产品优势

· 技术突破:独特信号放大系统,检测范围更广(PCT:0.020~200 ng/mL)。

· 性能卓越:灵敏度高,超稳定,重复性好(CV≤10%)。

· 微量微创:仅需30 μL末梢血,避免患儿采血困难问题(也可做血清、血浆、全血样本)。

· 快速准确:一步法测定,无需稀释液,随到随测,5分钟出结果,快速诊断。

推荐新闻